百文的月钱, 两个孩子都特别感激姑娘, 哪里好意思还单独住一间屋子。
&esp;&esp;沈母笑道:“什么下人不下人的,不用你们夜里在屋里伺候着,白日你们帮着我做农活已经很累,晚上就好好睡一觉。”
&esp;&esp;而且沈家人也没起夜的习惯,就是偶尔起夜,自己也就解决了。
&esp;&esp;哪里真需要丫鬟伺候着。
&esp;&esp;沈家人善待他们,两个孩子白日里干活也越发的起劲。
&esp;&esp;平日要是没什么活,比较空闲的时,两个孩子还会去后院跟着沈焕沈莺一起读书认字。
&esp;&esp;沈焕偶尔也会教两个孩子认字。
&esp;&esp;自打沈糯在家中布阵,沈焕发现自己每天精神气十足,学什么都快。
&esp;&esp;沈父还打算让沈焕去试试秋末县城里的岁试。
&esp;&esp;沈焕自己也想去试试。
&esp;&esp;四月二十五日,暖房后,沈家人搬去新房。
&esp;&esp;沈家父母还有沈焕沈莺都还住在原来的房间,沈糯搬去新房,新房大小和那边的房间都是差不多,不过有扇大窗棂,窗棂推开就能看见墙角下那片金银花。
&esp;&esp;原本也是让蒋小雨和蒋小峰住旁边新房,但两人连连摆手,坚持住在后面的耳罩房。
&esp;&esp;耳罩房说是房杂物的,但有三间,也没什么杂物可放,房间也是干净崭新,两个孩子坚持,沈糯就让他们住耳罩房了,家具甚的也都不缺。
&esp;&esp;盖完房子,沈糯身上还剩着小几十两的银子。
&esp;&esp;不过这个月,也有人找她看事儿,她也赚了二三十两的银子。
&esp;&esp;身上加起来快有百两了。
&esp;&esp;搬了新家后,沈糯只等七日后再次蒸药。
&esp;&esp;这次药蒸过后,就能配好了,七七四十九日,而且服药时也是有讲究的,七日服用一颗,一共四十九颗药,差不多需要一年服用。
&esp;&esp;不过服用过半时,师父的身体就能好上许多,平日自己出门是没甚问题的了。
&esp;&esp;给师父配好药后,沈糯提了些自己做的糕点过去。
&esp;&esp;这会儿距离过年已经有三个月,沈糯这三个月还没去看过师父,实在太忙了些。
&esp;&esp;这天早起,沈糯换了身丁香色白蝶花褙子,配着条浅紫的海棠花刺绣长裙,吃过早食后,就拎着给师父配的药和糕点出门了。
&esp;&esp;这个时节,正是忙农活的季节,路上碰见不少村民在田地里忙着。
&esp;&esp;这些村民瞧见沈糯,全都同她打招呼。
&esp;&esp;“阿糯这是打算去哪呀?”
&esp;&esp;沈糯笑道:“准备去永环村看我师父去。”
&esp;&esp;大家都还不知镜心是她师父的事儿,这事儿也不用特意瞒着了,村民们应该都还在猜她到底哪儿学来的这种本事,知晓永环村的仙婆是她师父后,大家也就不会胡乱猜忌了。
&esp;&esp;果然,一听她说去永环村看师父,村民们恍然大悟,问道:“阿糯的师父可是那永环村的仙婆?”
&esp;&esp;沈糯点点头,“正是她老人家。”
&esp;&esp;“原来真是仙婆啊。”
&esp;&esp;“我说阿糯怎么突然就会了这些本事。”
&esp;&esp;“那阿糯路上小心点……”
&esp;&esp;有些村民对沈糯和蔼可亲,但还有些村民,很惧怕沈糯的这种能力,话都不敢同她说。
&esp;&esp;沈糯也不在意,朝前走了一段路,正好撞见范老婆子,她见到沈糯,就如同猫见着老鼠,吓得转身就走。
&esp;&esp;沈糯并不理她,这些日子,杨氏一直在山上帮她挖药,沈糯教她辨别不少药材,她挖药也差不多赚了两百多文钱,再加上杨氏自己还会捕鱼,抓到大鱼就去镇上卖,小鱼虾有时候会给沈家送些过来,剩余的都是给自己孩子们吃,几个小丫头自从离开范家后,都长了些肉。
&esp;&esp;至于范小刚,他有时也会偷偷给妻子和女儿送些吃食和银子过来。
&esp;&esp;范老婆子也知道了,但她根本不敢来找杨氏闹。
&esp;&esp;一是因为她口不能言,想跟杨氏吵架都不成,二来她害怕沈糯,知道杨氏跟沈家交好,所以她不敢闹了。
&esp;&esp;沈糯看着一溜烟跑掉的范老婆子,微微叹息,人心